【厭食暴食症】被嘲象腿為減肥患上極端飲食病態 17歲少女剖白:像由一個邪教跳往另一個
發布時間: 2020/05/20 13:53
最後更新: 2020/05/21 18:27
踏入青春期,少男少女總特別在意自己的身材、別人的目光。大眾對美的定義一式一樣,久而久之,也像是一種壓迫與捆綁。17歲的Celine亦如是,3年前因追逐世俗標準,先後經歷厭食、暴食及健康食品癡迷症。
從小自信心的來源,Celine指都是來自別人的肯定。久而久之,家人、學校朋友的說話,反而變成一種壓力,愈迫愈緊。「有人笑說我象腿,開頭都不太介意,但聽多了就覺得煩。有時聽到他們讚其他人,內心總會有些比較。」
為減肥完全斷食 覺得食物是罪惡
Celine中四開始減肥,愈減愈病態,更釀成厭食症。一開始會覺肚餓,慢慢連餓感也不覺有,不吃就不餓,進食才會餓。如果要上學,午餐就選些最低卡路里的食物,完全無營養概念。
遏抑太久致暴食 雪櫃剩飯都食
極端飲食維持3個月後,不知是否因長期遏抑,有日Celine竟突然食慾大開、不受控制。「有次出街,食完一大份韓國餐之後,仍覺得好不滿足,瘋狂『掃街』。先吃4個長洲糯米滋,再吃一個日式手卷,還有兩個飯捲。之前我午餐吃一個飯捲已經好飽,那時竟然吃兩份,最後飽到個胃就快爆。」
這些充滿澱粉質、飽滯型的食物,其實全都是Celine以前嚴格限制自己,絕不可以吃的食物。
嘴巴動着咬着就有滿足感
家裏有任何食物都會吃,Celine試過把雪櫃裏的剩菜剩飯都翻出來,躲在廚房、蹲在垃圾堆旁邊吃。
冰了一整晚,飯都變成一粒粒好乾、好硬的米,其實無味又不好吃,根本不享受。但我不能控制自己,好想嘴巴一直動,吞下肚就有滿足感,好病態。
Celine指暴食的當下,體內像有兩個自己在打交,一方面覺得好內疚,另一方面又有把聲音指自己需要這些食物,頭好痛。「因為太愧疚,所以暴食完會立即去做運動,落街行路、做Gym,燃燒暴食的卡路里 。」一行就行3萬多步,龐大的運動量使她吃不消,每日都好累,小腿、腳跟長期都痛。「一有壓力,或臨近考試的時期,此情況就會更密。」
對健康近乎癡迷執着 另一病態的開端
間歇性暴食的同時,Celine亦由「只追求瘦」變成熱愛歐美式,充滿曲線的健美身形。因受社交媒體影響,她開始不斷尋找健康食品、營養資訊,Celine形容為「由一個邪教跳往另一個」。
食飯走汁醬、多吃蛋白質,日日午餐只吃雞胸飯,碳水化合物要低升糖指數,這些指標充斥在Celine的生活當中。
Celine補充:「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,同學吃餅乾,會覺得:『為甚麼他們可以吃餅乾?長期吃會有心血管病、三高等。』他們也會揶揄我,說我『健康人生』。」
日常生活被健康資訊、營養理論控制,平時嚴厲地迫自己吃得健康,抵受不住的時候就會暴食,不斷來來回回。「一暴食就會吃些平時不可吃的食物,吃好多蛋糕,或者買一大桶家庭裝的麵包、餅乾。」試過待放學,同學都走了之後,自己一個躲在課室內吃掉半罐曲奇餅,不想別人看到自己如此病態。
受傷帶來康復想法 別被食物操控
飲食失調的情況達兩年半,至大半年前,Celine終於鼓起勇氣求醫,其後被轉介去見營養師、職業治療師,學正念思考、紀錄情緒等。她補充,復康路上最重要的是心態。我以前只留意身體健康,但其實心理、社交健康都重要,要取平衡。她要自己去操控食物,而非讓食物操控。
食物健康並不代表身體健康,身、心都重要。我已經沒再定義何謂分量少、何謂健康,如果我身心都喜歡的話,那就是對我好的食物。
盼病人解開心結 身邊人要支持
復康路不容易,Celine指現時已康復8成,她在Instagram開專頁(vivacelin.e)分享復康知識,盼幫助同路人。至今接獲近百個查詢,最年輕的只有12、13歲。
Celine指,若有病態、傷害自己的情況出現,應立即停止,並積極向人尋求協助。
家人朋友切忌批判
雖然個人心態好重要,但Celine亦提醒患者的親人、朋友,應避免帶批判性的話語。康復後,即使家人有時會讚美:「你身材不錯。」也會使Celine困惑,不解為何身形好壞像是唯一價值。
無論任何性別、年齡、身形,都有可能會飲食失調,也別覺得只有體重過輕的厭食症患者才有生命危險。
我是正常身形的人,說患厭食症,有人會說:『你說笑吧?』、『你不像。』其實患者好怕,也好討厭這些說話。要讓他們知道,你無論如何都會陪伴他,有需要可求助。
厭食、暴食時情緒波動大,偶會向家人發脾氣,Celine期望家人能理解患者,聆聽他們的需要。「患者已對自己好不滿,倘若再被罵,情緒好可能會爆煲。我跟我媽說過,別視發你脾氣的子女為敵人,你真正的敵人是病症,而非患病的子女。」
記者:吳霆俊